您的位置 首页 科技

英伟达GPU卖爆,没了中国市场营收仍增长超60%,黄仁勋否认AI泡沫

出品 | 搜狐科技作者 | 梁昌均编辑 | 杨锦在全球AI泡沫大讨论的争议中,位于风暴中心的英伟达用超预期的财报做出回应。

出品 | 搜狐科技

作者 | 梁昌均

编辑 | 杨锦

在全球AI泡沫大讨论的争议中,位于风暴中心的英伟达用超预期的财报做出回应。

英伟达发布的截至10月26日的2026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期内营收达到创纪录的570亿美元,环比增长22%,同比增长62%,相较前一季度增速也有所回升。

这不仅超过英伟达预计的540亿美元,也高于此前市场549亿美元的预期。英伟达还调高了对第四季度的预期,预计营收约650亿美元,亦超出市场预期。

同时,英伟达盈利能力依然强悍,期内净利润达319亿美元,同比增长65%,环比增长21%。

可以说,在今年第三季度完全失去中国市场的情况下,英伟达并未明显失速,GPU依然卖爆。黄仁勋称,Blackwell的销售额远超预期,云端GPU也已售罄。

“外界有很多关于AI泡沫的讨论,但从我们的角度来看,看到的是截然不同的景象。”在财报沟通会上,黄仁勋再次抨击了当前AI泡沫的说法。

失去中国市场,数据中心营收增长66%

数据中心是英伟达核心的增长引擎。第三季度,数据中心创下了512亿美元的营收新高,环比增长25%,同比增长66%。这使得数据中心业务的占比接近90%,比上季度有所提升。

其中,计算业务贡献430亿美元,同比增长56%,主要由GB300的量产爬坡所驱动;网络业务营收82亿美元,主要因NVLink规模化部署启动,以及Spectrum-X以太网等实现增长。

“市场对AI基础设施的需求持续超出我们的预期,我们包括Blackwell、Hopper和Ampere在内的各代GPU安装基础均被充分利用。”英伟达CFO科莱特·克雷斯表示。

展开全文

科莱特透露,Blackwell平台在第三季度进一步加速发展,GB300的出货量已超过GB200,贡献了Blackwell总营收的约三分之二。

GB200与GB300是英伟达基于Blackwell架构而推出的超级计算机系统,但GB300在芯片配置、算力规模等方面更高,单机柜市场报价高达六七十万美元。

根据黄仁勋此前披露,美国多家大型云计算厂商和模型厂商,以及富士康、沙特AI公司等此前都采购了GB300。

更早代际的架构芯片,Hopper平台季度营收约为20亿美元,而A800/H800的销售额已下降到5000万美元。

对于下一代Rubin平台,英伟达称正按计划于2026年下半年开始量产。“我们已经从供应链合作伙伴收到了首批晶圆,团队正在完成产品调试的工作。”

黄仁勋此前预计,从今年年初到2026年结束,Blackwell和Rubin平台将带来总计5000亿美元的收入。

英伟达自三季度开始也逐步完全失去中国市场。但这并未导致英伟达明显失速,该季度数据中心增幅相较二季度还有10个百分点的增加。

科莱特表示,本季度未能在中国市场实现可观的采购订单,并称对当前阻碍英伟达向中国市场提供更多具竞争力的数据中心计算产品的状况感到失望。

“我们承诺将继续与美中两国政府保持沟通,并将持续倡导美国在全球竞争的能力。美国必须赢得每一位开发者的支持,并成为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所有商业企业的首选平台。”

英伟达还预计,第四季度营收将达到650亿美元,依然超出市场预期,环比增长14%,同比增长65%,仍由Blackwell架构驱动,且中国市场依然未被纳入预期。

最新交易日,英伟达股价涨近3%,盘后涨超5%,最新市值4.53万亿美元。此前由于市场对AI泡沫的担忧,英伟达股价从最高点一度跌近15%,市值也跌破5万亿美元门槛。

黄仁勋否认AI泡沫,5000亿美元之外还有新增长

英伟达的这次财报显然是对AI泡沫争议的一次有力回应,暂且让市场吃下一颗定心丸。但有观点认为,英伟达的财报仍不足以完全消除AI泡沫的担忧。

“尽管GPU需求依然巨大,投资者越来越关注超大规模企业是否能足够快地利用这些能力。”eMarketer分析师Jacob Bourne提到。

这正是最近市场对AI基础设施的庞大开支、资金来源和投资回报率的担忧,尤其是美国科技巨头之间的循环交易更是助长了这一情绪,而OpenAI和英伟达正处于风暴中心。

OpenAI此前与英伟达、AMD、微软、甲骨文等达成超1万亿美元基础设施和芯片协议,估值也传到万亿美元,与其百亿美元营收规模严重失衡。

英伟达喊出5000亿美元收入预期,推动其成为全球首家市值超5万亿美元的公司。但软银、桥水基金以及硅谷大佬彼得·蒂尔基金先后清仓或减持,加剧了市场对AI泡沫的担忧。

悲观者警告AI泡沫风险,巨额投资回报无望。有观点认为,当下的AI热潮可能会重演25年前互联网泡沫破裂的悲剧,泡沫破裂后许多人将损失惨重。

当然也有中立派。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认为,目前AI热潮是工业泡沫,而不是金融或银行业泡沫,即使泡沫破裂,也会对社会有益。比尔盖茨虽警示泡沫风险,但也称AI是一生中见过的最伟大技术。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则认为,AI领域投资热潮催生股市狂热,但整体上仍属于理性泡沫。“科技企业相信,投资不足所付出的代价远高于投资过度所付出的成本。”

黄仁勋显然是乐观者和激进者,他否认AI存在泡沫,并认为这和互联网泡沫有着关键差异。“当时部署的光纤中绝大多数处于闲置状态,行业建设远超实际需求,但现在几乎每一块GPU都在全速运转并创造价值。”

在此次的财报沟通会中,投资者对AI泡沫和英伟达未来增长预期连续抛出疑问,黄仁勋则试图从技术变革趋势和英伟达自身优势打消市场顾虑。

他提到,世界正同时经历自摩尔定律诞生以来的三大平台转型,它们将在未来几年推动基础设施的增长。

一是向加速计算的转型,这是基础性的。二是向生成式AI的转型,这是变革性的,它正在为现有应用和商业模式注入强大动力;三是向智能体和物理AI的转型,这是革命性的,将催生新的应用、公司、产品和服务。

“所有这些指数级增长趋势都在同时发生,而英伟达是唯一能够应对这三大变革的公司。”黄仁勋表示,英伟达之所以被选中,是因为具备独特的架构能够赋能这三大转型,从而适用于所有行业、AI的每个阶段,并能从云端延伸到企业和机器人。

对于未来的增长预期,英伟达方面披露,2026年超大规模云服务商资本支出预计达6000亿美元,比年初高2000多亿美元,并预计到2030年,全球AI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将达到3至4万亿美元。

黄仁勋认为,市场对超大规模云服务商的资本开支,有严重误解:他们对英伟达GPU的投资不仅能提升其通用计算的规模、速度和成本,而且能提升其现有商业模式的收入,驱动这些公司业务的推荐系统已进入生成式AI时代。

“这些数千亿美元的资本支出,将由其自身现金流来支撑。因此我认为,一旦人们开始真正理解水面之下正在发生的事情,就会明白对资本支出的简单看法是多么片面。”黄仁勋说。

投资者还对英伟达频频对外投资表达关注,包括其承诺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最近还向Anthropic承诺投资100亿美元,而他们也将分别向英伟达采购10GW、1GW的算力。

“我们迄今为止的所有投资,都是为了扩大CUDA生态系统的覆盖范围。”黄仁勋表示,英伟达希望通过投资与全球最优秀、最聪明的公司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以扩大自身生态系统并支持他们的增长,相信这会带来非凡的回报。

科莱特预计,英伟达很可能会接到更多订单,包括最近与沙特的合作、与Anthropic的合作都是新增量。“在宣布的5000亿美元之外,我们还有进一步增长的机会。”

作为卖铲人,黄仁勋自然不会对AI泼冷水。但或许正如谷歌CEO皮查伊所说,如果AI泡沫破裂,没有一家公司会毫发无损。英伟达需要做的就是让市场保持信心,并加速往前奔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大火龙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70133.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