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A股白酒公司交卷完毕。翻开一看,那叫一个惨不忍睹。洋河当季亏损,口子窖利润暴跌92%,古井贡酒直接腰斩。

而这其中,最让人大跌眼镜、最让一众基金经理彻夜难眠的,莫过于那位一直以“稳健”著称的“白酒老二”——五粮液。
这份三季报让所有人都惊呆了!

一脚踹回2018年的惊天大雷
我们直接上数据。

五粮液三季度营收仅为81.74亿元,同比去年暴跌52.66%。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五粮液的收入水平,一夜之间被踹回了2018年。上市20多年来,单季度最大跌幅,就这么诞生了。
营收都这样了,利润更是惨不忍睹。
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仅20.19亿元,同比剧烈下滑65.62%,比2018年同期赚得还少。净利润率从去年的38.2%骤降至24.7%,创下近十年单季度最低水平。
经营净现金流,时隔三年再度转负,录得-8.76亿元。翻译一下就是:公司忙活了三个月,不仅没赚到现金,还往外贴钱了。这背后是经销商彻底躺平,打款意愿降至冰点。
这颗雷,直接把市场炸懵了。广发证券之前预警过五粮液业绩会很难看,但谁也没想到能难看到这种史诗级的程度。不少重仓的股民哀嚎:“知道白酒不好,但没想到五粮液变脸能变得这么快,这么彻底。”
曾经的白马股,活成了A股的“显眼包”。

内忧外患下的完美风暴
业绩崩塌的背后,绝非一日之寒。五粮液的这次惊天下跌,是长期积累的内部矛盾在行业寒冬下的总爆发。这是一场由内忧和外患共同导演的完美风暴。
饮鸩止渴的渠道压货,是五粮液暴雷最直接、最核心的原因。
过去几年,为了维持报表上的“靓丽增长”,五粮液一直在玩一种危险的游戏:向“五泽”、“五浚”这类自己旗下的平台公司疯狂压货。
这套骚操作的逻辑是:厂家把酒卖给平台公司,计入营收,财报就好看了。市场好的时候,皆大欢喜。但市场一旦转冷,这就是纯纯的饮鸩止渴。
今年,渠道里的酒堆积如山,库存深度高达5-6个月,远超健康线。经销商看着仓库里卖不掉的酒,心里比黄连还苦。更要命的是,为了回笼资金,他们开始低价抛售。核心产品“普五”的市场批价一路跌破出厂价,形成了恐怖的“价格倒挂”。
卖一瓶,亏一瓶!
经销商彻底不玩了。
于是,三季度,五粮液不得不紧急刹车,主动去库存。这相当于自己给自己动手术,场面自然血流成河。
对于五粮液来说,还存在产品策略上的硬伤。
五粮液长期以来把鸡蛋基本放在了“普五”这一个篮子里,占总营收的60%以上。
这种“大单品”策略,在下行期就是软肋。一旦千元价格带这个核心战场受到冲击,五粮液就毫无还手之力。
反观隔壁的泸州老窖,产品结构就健康得多,上有“国窖”,中有“特曲”,下有“头曲”,有效对冲了风险。
同样面对寒冬,不少酒企早就开始主动停货稳价。
而五粮液,直到今年上半年还在疯狂压货,等到三季度才后知后觉地开始救火,早已错过了最佳时机。这种管理上的迟钝,让它在危机面前显得格外狼狈。
如果说内部失误是导火索,那么外部环境的剧变,就是那炸药桶。
“最严禁酒令”的持续发力,几乎清零了政务用酒这个重要场景。在商业用酒高端市场低迷时,对政务用酒的限制,直接砍掉了高端白酒最核心的消费驱动力之一。
同时,长期来说,白酒不受年轻人待见,高度白酒市场整体的萎缩早就是一个趋势。
这才是最致命的长期威胁。
爱喝白酒的“老登”们,正在逐渐老去,而年轻人,压根不接这茬。
对于90后和00后来说,白酒辛辣的口感、漫长的酒局、以及背后那套油腻的“酒桌文化”,都让他们生理和心理上双重不适。他们宁愿为一杯奶茶、一个盲盒悦己,也不愿为人情世故的白酒买单。他们厌恶的,不只是白酒本身,更是背后那套权力压迫的“爹味文化”。
在新一代的消费品中,霸王茶姬等新生代消费品正在迅速崛起。整个年轻人的消费习惯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改变。
而传统酒厂依然迷恋商务社交、高端社交场景,他们真的相信上一代的社交基因会完完整整地传承下去吗?
消费人群的代际断层,正在动摇整个行业的根基。
当然,还有一个更隐秘、也更残酷的原因:大家口袋变瘪了。
房地产行业熄火,无数的开工、签约、答谢宴没了;企业降本增效,商务宴请的预算被一砍再砍…
当大家口袋里都没钱的时候,最先被砍掉的,就是这种非必要的、带有炫耀性质的消费。
说白了,白酒消费的繁荣,本质上是经济高速增长期的伴生品。
当增长的潮水退去,裸泳的自然就现形了。


面对现实,别做梦
五粮液的这次业绩雪崩,是一次惨痛的教训,也是一次必然的价值回归。
这向整个市场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真相:那个靠渠道压货、依赖商务和政务消费就能“躺赢”的白酒黄金时代,确实结束了。
面对惨淡的财报,五粮液宣布要搞超百亿的中期分红,试图稳住投资者的心。
但股民们心里都清楚,用钱可以买来暂时的股价稳定,却买不来失去的市场份额和品牌信誉。
对于高端白酒来说,要是稳不住价,就稳不住其在高端消费市场中的地位。
“五粮液“这一品牌的调性能否维持住,才是其最重要的生命线。
经济总是有雨有晴,在低谷期要是把品牌赔进去了,那才是致命伤。
行业寒冬之下,没有“铁饭碗”,只有“真本事”。
对五粮液和它身后的整个白酒江湖而言,现在不是谈论何时复苏的问题,而是如何活下去、如何修复渠道信任、如何真正读懂新一代消费者的问题。
这场风暴,或许才刚刚开始。
那些还沉浸在过去辉煌里的酒企,如果不能及时醒来,下一个被扯下遮羞布的,可能就是你了。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